丹尼尔·笛福:用账本写就的现代小说
现代小说的第一页,或许是用丹尼尔·笛福那支精于计算的鹅毛笔,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,一丝不苟地写就的。这位生于1660年伦敦的异见者,在其近花甲之年才发表第一部小说《鲁滨逊漂流记》,这看似离谱的举动,却为英国文学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。他并非以文人的浪漫笔触,而是带着商人的精明算计,将小说从神话、宫廷秘闻或英雄传奇的空中楼阁里拉了下来,牢牢地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。
笛福并非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作家。“商业是我真正喜爱并准备从事的行业”,他曾明确表示,并拒绝了牧师的职业。他投身商界,涉足贸易、袜子和砖块生产等领域,经历了商业的起起伏伏,甚至破产,这些经历却为他日后对社会经济的敏锐洞察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中年以后,他转向新闻界,成为多产的记者和政治评论员,为不同的政治派别撰写文章,磨练了其注重事实、逻辑清晰的写作功底。
展开剩余73%直到1719年,五十九岁的笛福才发表了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。这并非偶然,而是他将自身商业冒险经历转化为一种新型“文化产业”的尝试。他的写作风格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华丽辞藻和故弄玄虚,取而代之的是平实、通俗的语言,如同一份严谨的商业报告,力求客观和真实。小说中充斥着具体的数据,例如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了“28年2个月19天”的精确数字,以及对制作面包、陶器的工艺细节描写,营造出一种无可辩驳的真实感。
《鲁滨逊漂流记》与其说是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,不如说是一份长达二十八年的荒岛“创业报告”。鲁滨逊并非在海难后绝望等待,而是像个精明的企业家,第一时间清点船上幸存物资,如同盘点初始资本。荒岛在他眼中,是一块未被开发的“资产”,充满了可供计算和利用的价值。他搭建庇护所,驯养山羊,尝试耕种,每一步都带着明确的实用主义目标,专注于物质增殖和生存资源的积累。有评论家认为,这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一曲颂歌。
鲁滨逊的精打细算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:精确计算烟草用量,细致登记船上物品清单,甚至将“星期五”纳入自己的“生产体系”,视为可以计入“资产负债表”的人力资源。这深刻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被经济关系所定义的残酷现实。笛福采用第一人称视角,使小说本质上成为一份个人的“财务报表”,主人公只关注与自身生存和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件。这不仅是写作技巧的突破,更是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。这种“账本逻辑”也延伸至笛福的其他作品,例如《摩尔·弗兰德斯》中的女主人公,其行为逻辑也常常基于对生存几率的冷酷计算。
然而,这种深入骨髓的“账本逻辑”也让笛福的作品带上了残酷的时代印记。鲁滨逊从事过贩卖黑奴,用枪械“教化”土著“星期五”的情节,都令人感到不适。在追求“利润最大化”的思维下,这些行为可能被视为“成本投入”或“必要之恶”,暴露了殖民扩张的暴力本质,以及经济关系对人性的异化。笛福并非有意批判,而是如实反映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现实,展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复杂而矛盾的价值观。小说主人公在道德和生存之间挣扎,他们的选择和困境,正是那个时代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。笛福没有粉饰太平,也没有过度煽情,只是将这些现象,像一份账单一样,清晰地摆在了读者面前。
总而言之,丹尼尔·笛福的伟大之处,不仅仅在于创作了一个流传至今的荒岛求生故事,更在于他以商人的思维方式,革新了小说的创作模式,用细节、数据和强烈的“我”的视角,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真实世界,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启远网配资-实盘杠杆配资-短线配资炒股网-股票正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